男子还有8天刑满释放却被改判死缓的案件,涉及的是甘肃的马某林抢劫案。以下是对该案件的详细梳理:
一、案件背景
案发时间:2015年5月25日至6月期间。
案件当事人:
被告人:马某林。
被害人:沈红。
二、案件经过
案发:
2015年5月25日晚,马某林驾车将沈红从甘肃省和政县接到临夏市,后又返回和政县。
次日起,马某林男扮女装,持沈红的储蓄卡频繁取现共计28.4万元。
6月21日,马某林被抓获,公安机关在其家中发现了沈红的储蓄卡及32万元现金,并在附近杂物堆中找到其男扮女装的衣物。同时,公安机关在马某林所驾车上发现几处沈红的血迹。
6月26日,公安机关在马某林归还堂弟车辆地点附近的一处田埂发现沈红尸体。经鉴定,沈红系他人以捂压口鼻、套头等手段致机械性窒息死亡。
初次审判:
2016年9月,临夏回族自治州检察院以马某林涉嫌抢劫罪、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,沈红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请求。
2018年4月,法院经审理认为,检察机关指控马某林用暴力手段获取被害人银行卡及交易密码,后将被害人杀害并掩埋的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,以盗窃罪判处马某林有期徒刑十年,并处罚金4万元。
甘肃省检察院和临夏州检察院对此判决提出抗诉,认为量刑畸轻。被害人亲属也提出上诉。
2019年6月,甘肃省高级法院二审裁定驳回抗诉、上诉,维持原判。
再审过程:
2022年8月,甘肃省检察院提请最高检对该案提出抗诉,考虑到马某林涉嫌为谋财而杀人,建议将指控罪名变更为抢劫罪。
2023年5月30日,最高检办案检察官和甘肃省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一起走访案发地。
2023年11月21日,最高检办案检察官和甘肃省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一起提审马某林。
最高检通过调取通话记录、分析通信基站信号轨迹等手段,找到了马某林与沈红在案发当天的共同活动证据,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。
2023年12月18日,最高检向最高法依法提出抗诉。最高法后指令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案。
2024年8月9日,该案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开庭。控辩双方进行了充分举证质证,检察官详细阐述了指控的案件事实、证据及法律适用等问题,司法鉴定人员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。
再审宣判:
2024年12月13日,在距离马某林原刑期结束仅剩8天时,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,采纳检察机关抗诉意见,将马某林犯盗窃罪改为犯抢劫罪,判处其死刑,缓期二年执行,并限制减刑,同时赔偿被害人亲属2.7万余元丧葬费。
三、案件意义
马某林一案历经波折,从最初看似逃过严惩,到最后终被绳之以法,正印证了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这句千古名言。
司法的过程如同一场艰难的拼图,每一块证据都是关键碎片,虽一时有缺,可一旦补齐,真相便会大白于天下。
此案也警示着世人,莫存侥幸之心,国法昭昭,不容挑衅,任何违法犯罪的行径,终究会在法律的聚光灯下无所遁形。
男子马某林在还有8天刑满释放时,因抢劫并杀害沈红一案被改判死缓,这是司法公正和法律程序严格性的体现。